首页 > 心得体会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多篇

时间:2024-02-15 23:28:19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多篇(全文共7035字)

说明: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深入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这个时候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党员干部应该有特别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老支书郭百岁慨叹:现在不知咋的,没实话了。那是一九六零年代。半个世纪过去,没实话的语境没有什么改变,或者说,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这个时代,空话、套话、假话更加风行而不知耻。

周恩来到伯延公社调研,是要了解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是要了解当时吃不起饭的惨状,以便调整政策。他说:“只要有一个问题还不清楚,我不会回去。”他会在伯延再待四个昼夜、四十个昼夜。为了看实情、听实话,周恩来会清早走到二廷家,去看看熟睡的孩子们;会悄悄走到孤寡老人家,喊他老哥哥。不讲排场,不摆架子,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由衷信赖你,才会吐真言,倒苦水。今天,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改作风,去基层动辄一彪扈从,“点”上照照相,办公室听听汇报,随即班师回朝,基层的实际情况、群众的疾苦安危,一定看不到、听不到。虽然我们已经走到田间、院坝,但就差那么一步,没有走进群众中间,没有跟群众打成一片,没有心里装着群众,没有与群众交心比心,甚至都没有与群众打个照面,我们又从哪里听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实话”!

公社主任郭凤林是忠心耿耿的党的干部,为党和国家分忧,不愿领导心里添堵,那一种赤诚,在今天的党员干部中,很少见。郭凤林之假话,是不夹带私心的真正善意的谎言。今天,很多党员干部经常说假话,却并非境界多高。其出发点,也许仅仅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成绩,要遮掩失误,要虚报事功。如果他也担心领导上火,可能并非为领导身体考虑,而只是害怕自己的一顶官帽戴不稳。说到底,都是私心作祟。这样的党员干部,非得从灵魂深处洗洗澡,治治病。

周恩来如果听信郭凤林善意的谎言,以为公社一切都好,则他的伯延之行必定无功而返。伯延人民吃饱饭的日子,只怕还要多少年。讲实话,反映实情,这才能推动工作。假话的传播,只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指挥,延误工作,影响发展,最终伤害群众,离间党和群众的关系。

听实话,讲实话,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这永远是我们党员干部密切群众关系的有效途径。

老百姓甘愿卖了寿材做拽面并亲眼看着你吃完,这样的鱼水深情,是我们共产党曾经的荣耀。今天,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洗心革面,我们一定可以再次赢得老百姓的那一碗拽面。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2

3月11日下午,根据忻州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统一安排,市委办公厅组织了市四大班子成员,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观看了电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周总理心系群众、求真务实、忘我工作、担当负责的历史画面一幅幅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感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鞭策与思考。对照周恩来总理这一万众仰慕的“大镜子”,我深感自己有许多不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一是心系群众没有周总理那么主动、完全、彻底。到伯延调研,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吃饭问题、孩子们的读书问题,村里的生产问题,以及连弟一家、二廷一家的生活问题,周总理看得仔细、问得仔细,记得仔细。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周总理从炕头到地头,从拉家常到与群众进行心灵交流,非常亲切、非常自然、非常主动。每想起这些,我就感到自己这个方面做得不够全面、不够到位。我也经常到农村调研,到甄家庄住村也去过十几次,但是,对农村的情况、对甄家庄的了解,就没有达到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的标准。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一家一户、一村一乡掌握第一手情况,还需要加倍努力。

二是求真务实没有周总理那样的追求、睿智和本领。在自然灾害时期,农村情况怎么样?农民生活怎么样?是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的目的。但是伯延村党支部书记郭凤林和他的一班人为了不让党中央、主席心里“添堵”,把一些敢说实话的“直筒子”集中“关”起来,一再安排和嘱咐干部群众抖起精神、按下苦情,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周总理理解村干部的苦心,但是不满足入村第一天看到的情况。当然,第一天,就看到村里的树叶摘光了,农民吃的是玉米面、玉米芯、野菜和在一起做的窝窝头。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周总理继续进村入户,与老百姓拉家常,从连弟女儿的言语中,从二廷家孩子们的衣着被褥中,从表演端花节目晕倒妇女的现象中,从集中在邮政局屋子里走出来农民的表情中,周总理更深刻地看到了农村的情况,看到了农民的心思,加深了农民吃食堂饭的反思。到农村容易,到农村调研了解到真实情况不容易。现在,领导干部下乡、到农村调研,基层还存在事先安排、亮美不亮丑的问题,甚至存在领导被调研的问题,下边的同志揣摩领导意图、投其所好的情况也不为鲜见。对这些,我作为领导,虽然及时进行过制止,但是从根本上破 解,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可行的措施。如何更及时更多更好地了解到农村、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实得更好,把科学决策的基础打得更牢,要成为这次学习教育活动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忘我工作的劲头没有周总理那么足、那么韧、那么自觉。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白天和群众同吃同劳动,甚至冒着倾盆大雨和农民一起看护刚刚栽好的地瓜苗,晚上还要坚持在办公室工作,汇集自己和邓大姐等同行工作人员的伯延调研资料,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深夜不止、直到凌晨三、四点,四个昼夜连轴转,坚持当天的工作当天完。这种情况,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有不少的吃不消,而周总理是在大病初愈的情况下进行的。周总理身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村,调查研究、亲力亲为,不依赖“二传手”,不留“夹生饭”,坚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为了把民情民意弄明白,全然不顾个人身体状况。这种人民第一、工作第一的劲头,这种自觉吃苦、奉献为乐的耐力,是异乎寻常的,是感动人心的。我作为一个市的主要负责人,虽然全心全意工作,尽心竭力服务,也常常到基层调研、加班学习、批材料、指导实施“3581”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但是没有周总理连轴转的工作劲头,对一些重点工作的跟踪问效还是力度不大。特别是对机关和下级部门,缺乏当天工作当天完的严格要求。工作效率不够高,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机关病”。这方面,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抓紧整改。

四是担当负责没有周总理那样的勇气、远见和境界。在伯延调研中,周总理从张二廷的发言中,从其他老百姓的言谈中,感到了 ……此处隐藏1809个字……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它不仅诠释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群众交流,认真听取意见

影片中公社主任郭凤林为避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而选择隐瞒真实情况时,周总理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

近期由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科研单位召开座谈会就是与一线科研人员零距离听取意见,体察民心的举措,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继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分析不足

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呈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结合社发司实际,我们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深度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的推动社发司在业务层面的提升。

三、强化执行能力,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

周总理在了解到真实的群众意见后,连夜整理分析上报,调整农村政策,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饭,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我司是业务司,在科技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科技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于科研单位及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有效落实。

四、弘扬清正廉洁,杜绝铺张浪费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水和粮食都来之不易,影片中当周总理看到村干部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时,已经迈过门槛的腿又迈了出来,从多处细节反映了总理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席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主席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多篇(全文共703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